唐汉中医药网 首页>名医高见> 正文

田养年:经方治疗胃肠疾病体会

2011年08月04日 15:00世界中医药
字号:T|T

  胃肠病在临床中是常见病、多发病,本病反复发作,难以治愈。我院针对久治不愈、难治性胃肠疾病采用经方治疗,收到明显效果,报道如下。

  1旋覆代赭汤合半夏泻心汤治疗反流性食道炎

  患者某,男,56岁,2005年10月8日初诊。上腹胀满,胸痛,伴灼热,呃逆3年。胃镜检查:食道下段充血水肿糜烂,胃底糜烂。患者曾在西安各大医院服用奥美拉唑、雷尼替丁、吗丁啉。住院2次及门诊治疗2年,时好时犯,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1年,效果不明显。症见:胸脘隐痛,上腹胀满,反酸,烧心,嗳气,伴有腹胀肠鸣,大便不畅,脉弦滑,舌红苔黄腻。证属:肝胃不和,湿热交阻。治则:化浊降逆,清热利湿。方用旋覆代赭汤合半夏泻心汤加减:旋覆花l5g,赭石20g,党参15g,黄芩20g,黄连15g,清半夏l2g,干姜12g,砂仁10g,青皮、陈皮各12g,白及15g,煅瓦楞25g,乌贼骨20g,蒲公英30g,甘草l0g,三七6g(冲),草豆蔻l2g,生白术30g,莱菔子20g。6剂后,胸满、隐痛、灼热感减轻,但大便仍不畅通,上方加大黄l0g。10剂后,大便畅通,腹脘胸满消失。继上方减大黄,加山楂12g、莪术l2g、生薏苡仁25g,20剂病愈。

  按:《伤寒论》指出:心下痞硬,嗳气不除者,旋覆代赭汤主之。本方以旋覆花与赭石为君,降逆止呕,化痰和胃。半夏泻心汤是治疗胃肠寒热互结,虚实夹杂之心下痞满的代表方剂,张秉成《成方便读》中指出:痞之为病,皆由表邪乘虚陷里,胸中素有寒浊互结所致,故以黄芩、黄连苦降之,寒清之,干姜大辛大热开散,半夏通阴阳。两方合用,辛开苦降补泻兼施,寒热得解,升降有序,加之白及、煅瓦楞制酸止痛,三棱、莪术、三七活血化瘀,蒲公英清热解毒而病愈。

  2黄连汤合黄芪建中汤治疗胃溃疡

  患者某,女,48岁,2005年8月8日初诊。上腹疼痛胀满6年。曾3次做胃镜检查:胃窦溃疡、十二指肠球部溃疡,先后住院正规治疗3次,2次均治愈。但均在半年后复发,近1年又住院,用中西药正规治疗,球部溃疡治愈,胃窦部未见好转。症见:形体消瘦,面色不华,精神疲倦,上腹疼痛,时有灼热,嗳气,呕恶,纳呆,喜热饮,大便稀溏,脉沉弦细,舌红苔白腻。证属:脾阳不足,胃气上逆,痰瘀中阻,治则:和胃降逆,温脾补肾,化痰祛瘀。黄连汤合黄芪建中汤加减:黄连12g,干姜10g,桂枝10g,半夏10g,黄芪15g,炙甘草10g,柴胡10g,莪术12g,甘松15g,丹参15g,白及15g,乌贼骨30g,半枝莲30g,延胡索16g,10剂。烧心、疼痛减轻,但仍纳少,乏力。上方加枸杞子15g、女贞子15g、补骨脂15g、谷芽15g、麦芽15g、仙鹤草30g,20剂治愈。

  按:《伤寒贯珠集》中指出:阳不得升而独治其下,为下寒腹中痛,阳不得降而独治其上为胸中热,欲呕吐是也,故以黄连苦寒治热,桂枝之甘温以去下寒,上下既平,升降乃复,故必以半夏、干姜、甘草助胃气降邪气。费伯雄在《医方考》中指出:“姜连泻心之法为降阴阳之法,寒热并用,补散兼行,和法最佳。”所以黄连汤平调寒热,和胃降逆。而黄芪建中汤徐彬在《金匮要略论注》中云:“小建中取中之气,黄芪走肌肉而实胃气,补不足,桂芍补一身之阳,黄芪建中益气和营,补虚益气之功。”久病多虚,久病脾阳不足,两方有平调寒热,温补脾阳,和胃降逆,益气补营作用。同时加入莪术、丹参、甘松活血化瘀止痛散结,促溃疡愈合。3  四逆散合薏仁附子败酱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某,女,46岁,2004年8月13日初诊。腹痛腹泻,黏液便,血便间断发作3年。曾在山西、北京各大医院按溃疡性结肠炎治疗。曾用激素、柳氮磺胺啶等中西药治疗,效果不佳,长期反复发作,逐年加重。症见:形体消瘦,面色不华,口苦咽干,两肋不适,腹痛腹泻,血便,每天3—5次,生气劳累,遇冷加重,腰酸腿软,神疲乏力,舌淡苔白腻,脉弦滑。证属:肝郁脾虚,湿热下注,气滞血瘀。治宜:疏肝理气,解毒化湿,补肾祛瘀。方选四逆散合薏仁附子败酱汤加减:柴胡15g,赤芍、白芍各15g,甘草10g,白蔻15g,附子10g,炒枳实30g,生薏苡仁30g,败酱草30g,红藤20g,刺猬皮12g,血余炭15g,白及30g,三七粉9g(冲),仙鹤草30g,徐长卿12g,补骨脂15g。附子先煎1h,水煎服,10剂,口苦咽干消失,腹痛减轻,血便减少,仍腰困乏力,继上方附子减为5g,加枸杞子20g、黄芪20g、墨旱莲16g、女贞子20g、生槟榔20g,诸症痊愈。

  按:四逆散在《伤寒论》中指出:“其人或咳或悸,或小便不利,或腹中痛,或泄利下重者,四逆散主之。”本方原治少阴病,热化之四逆症,但在实际临床中已广泛应用治疗其他疾病,实与小柴胡同为和解之剂。四逆散中柴胡疏肝解郁,升发阳气,枳实理气开郁,降逆化浊,二散同用,一升一降,升清降浊,白芍柔肝,散阴养血,与枳实同用,能流畅气滞,白芍与甘草同用,又能缓急止痛,甘草益脾和中。本方可升清降浊,疏肝理气,对肝脾不和,胸肋疼痛,脘腹胀满,湿热下注症有很好疗效,尤其对肠道疾病。薏仁附子败酱汤排脓消肿,温阳散结。清·尤在泾指出,薏苡仁破毒肿,利肠胃为君,败酱草排脓散血为臣,附子辛热以行郁滞之气。《金匮要略论注》又指出:“肠痛之病毒在肠。薏仁寒能除热,下气利湿,破毒肿;败酱草善排脓破血,利热结之毒气。”方中加三七、白及活血祛瘀,徐长卿、刺猬皮利水消肿,缓急止痛,脱敏。四逆散合薏仁附子败酱汤在治疗慢性顽固性结肠炎、溃疡性结肠炎中,只要把握病机,辨证论治,有很好疗效。

网友评论:

已有0条评论,共0人参与,点击查看
登录 (请登录发言,并遵守相关规定)

企业服务

推广信息

商务合作 | 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 广告服务 | 诚聘英才 | 意见反馈 | 友情链接 | 网站地图 |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
Copyright © 1999-2009 TH55.cn All Rights Reserved.
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