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汉中医药网 首页>名医高见> 正文

孟胜喜:浅谈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

2011年07月04日 15:01中国民间疗法
字号:T|T

  慢性萎缩性胃炎(chronic atrophic gastritis,CAG)属中医“痞满”、“胃脘痛”、“胃痞”等范畴。1978年,WH0将CAG列为胃癌的癌前病变。临床上用中医治疗CAG,不仅能明显改善症状,而且胃镜及组织病理检查表明CAG病变能够逆转。关于CAG的治疗,笔者在临床上有如下体会。

  首先,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变以正虚为本,包括气虚、阴虚和阳虚三种基本病变。三种基本病变往往互相交错,表现为气阳虚、气阴虚、阴阳两虚等正虚类型。另一方面,本病还可能由于湿浊、宿食、瘀血、火热、水饮、气滞等邪气因素,使其病变呈现较为复杂的状况。

  1.气阴两虚是病机之根本。脾胃同居中焦,互为表里。脾为阴脏,性喜温燥而恶湿,以阳气用事,脾阳健则能运化。胃为阳腑,性喜柔润而恶燥,赖阴液滋养,胃阴足则能受纳腐熟。故《临证指南医案》提出:“太阴湿土,得阳始运;阳明燥土,得阴自安。以脾喜刚燥,胃喜柔润故也。”气之与阴,是脾胃功能活动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,脾胃之气赖脾胃之阴以生,脾胃之阴赖脾胃之气以化,气阴两者相互协调,共同完成正常的纳化升降功能。从CAG患者病史分析中发现,绝大部分CAG患者素体气阴两虚,加之饮食不节,饥饱失常,致使胃气受损;过食辛辣香燥之品,化热伤津,导致胃阴不足,日久气阴两虚;长期情志忧郁不畅或恼怒,可致肝气郁结,郁而化热,耗气伤阴;劳倦过度,中气受损,不能为胃行其阴津,遂成气阴两虚。此外,自然环境的变迁如气温有逐年升高的趋势,热可伤阴,复而耗气,最终形成脾胃气阴两虚的病理变化。

  2.兼顾阳虚血瘀。气阴亏虚日久,气虚及阳或阴损及阳;外寒直中或饮食过用寒凉,损伤脾阳,虚寒内生,而出现脾胃虚寒症状。症见胃脘隐痛,得温则减,空腹痛甚,得食痛减,脘痞纳呆,乏力,怕食生冷,四肢不温,大便稀溏等。

  CAG病程迁延不愈,气阴两虚或脾胃阳虚,在此基础上,气虚鼓动无力,血行迟缓,气虚血瘀;阴液亏虚,不足以载血,血脉不充,血行不畅,阴虚血瘀;脾胃阳虚,阴寒内生,血行涩滞,寒凝血瘀。故《临证指南医案》说:“初病在气,久病入血,以经脉主气,络脉主血也……凡气既久阻,血亦应病,循环之脉自痹。”临床表现为胃脘刺痛或钝痛不休、固定不移、入夜尤甚、形疲乏力、舌质暗有瘀斑、脉沉细涩等。

  其次,本病的基本病变是胃黏膜固有腺体的萎缩,在治疗上要抓住2个方面的关键:一方面阻止腺体的进一步萎缩,一方面促进胃黏膜和腺体的生长和再生。这两方面都是根本性的治疗。

  针对本病气阴两虚、血瘀的基本病机,我认为本病的治疗当以“益气养阴、活血通络”为原则。CAG发生与转归。无不与脾胃之气阴有关。叶天士指出:“胃为阳土,宜凉宜润”,故益气养阴以治其本。气阴亏虚日久,气虚及阳或阴损及阳,气虚血瘀或寒凝血瘀而成阳虚血瘀之证,则当于益气养阴之剂中配温阳、活血通络之品,温运气血,活血通络,祛瘀生新,则气血充,胃腑得其濡养,为治标之法。如此标本兼顾,胃腑得其所养,则胃纳腐熟功能正常,诸症消。同时,寒凝则气滞,行气之药不可少。应以叶氏养胃汤为主,合丹参饮加减,益气养阴、活血通络皆可兼顾。若胃寒痛甚加川椒;便溏加炒山药、白扁豆;消化不良者加炒鸡内金;脘腹胀满者加砂仁、炒莱菔子。同时还可参照胃镜下黏膜的表现进行微观辨证,如黏膜变薄、苍白,黏膜下血管清晰可见,胃壁蠕动减弱,治以健脾益气,以党参、黄芪、白术等为主;如黏膜光滑,变薄变脆,颜色以红为主,分泌物少,治以养阴益胃,以太子参、麦门冬、石斛、知母等滋阴之品为主;若见到胃镜下黏膜暗红、水肿,或黏膜粗糙不平,有结节隆起呈颗粒状或鹅卵石样,或有瘀点瘀斑、幽门变形、瘢痕形成等,治以活血化瘀,加用丹参、三七等,若伴有不同程度的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,酌加白花蛇舌草、薏苡仁等以清热解毒、活血,并有一定的抗癌作甩,利于癌前病变的恢复。临证时,注意把握气阴亏虚这一跟本病机,同时明辨阳虚与血瘀及其他兼症的轻重主次,随证加减。

  病案举例

  患者,女,48岁,2008年3月25日初诊。胃脘隐痛、痞闷3年余,喜温喜按,绵绵不休,伴腹胀、暖气。患者形瘦声低,神疲乏力,手足不温,口干,纳少,睡眠尚可,大便调,舌质红,少苔,脉沉细涩。电子胃镜示:慢性萎缩性胃炎,病理示萎缩性胃炎伴中度肠上皮化生。中医诊断:痞满,属气阴亏虚血瘀证。治则:益气养阴,活血通络。处方:太子参30g,白芍30g,石斛15g,麦门冬15g,知母20g9,丹参20g,檀香6g,砂仁109,白花蛇舌草20g,当归9g,焦山楂30g,佛手12g,甘草6g。10剂。水煎服,晨起及夜间睡前温服,每日1剂。复诊:胃痛、脘痞、腹胀、嗳气等皆消失。舌红,苔薄白,脉沉细。原方基础上加黄芪30g,续服30剂。共服药3个月,复查电子胃镜示:慢性浅表性胃炎,病理示轻度肠上皮化生。

网友评论:

已有0条评论,共0人参与,点击查看
登录 (请登录发言,并遵守相关规定)

企业服务

推广信息

商务合作 | 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 广告服务 | 诚聘英才 | 意见反馈 | 友情链接 | 网站地图 |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
Copyright © 1999-2009 TH55.cn All Rights Reserved.
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